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贵州黔南科技学院打破传统教学方式,打造双向主体式教学,在对分课堂的实践过程中,让学生和老师成为课堂的双主体,实现传统式教学向新型教学的转变。

  思政课堂作为高校立德树人的主阵地,思政教师应首当其冲站在时代的前沿,紧跟时代的发展。贵州黔南科技学院采用对分课堂授课形式,把一半的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的时间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让思政课堂不再“干巴巴”,不再“照本宣科”,不再“没有生命力”。

  精讲式讲授教学,打造对分“新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自己的主体优势,通过引导式、领读式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精讲,讲重点难点内容,给学生预留更多空间,为下一步的对分打基础。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什么、为何学和如何学。

贵州黔南科技学院打破传统教学 创建思政教学新模式

  (图为贵州黔南科技学院教师徐宇正在进行对分课堂授课)

  对分课堂让学生、老师成为课堂的主角,在对分前半部分中,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领读式教授,适当“留白”,贵州黔南科技学院马列主义教学部专职教师正是以此为着力点,在课前准备环节,反复探讨、研究对分课堂的整合优化,在对分课堂的教授环节不停打磨,设计优化出每位思政课教师个人独特的对分模式,打造让学生更受欢迎、让学生爱上、想上的思政新课。

  “对分这一科学教学范式走向轻松有效教学的同时,让学生和老师体会到学和教的快乐。”时任贵州黔南科技学院马列主义教学部副主任徐宇老师这样说。

  “独学”课堂教学环节,打造对分“金课”。

  在对分课堂学生自主学习环节中,学生根据对分精讲环节,对剩余课程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并且完成作业。让学生把自己当做老师,做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自己设计自主学习课堂。能够通过自己思辨的能力学会、学进、学懂知识,让知识入脑入心的同时能够把学到的理 论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应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当中。

  “对分式的课堂学习就像游戏打怪一样,让我们把一个个问题解决掉,这样的方式让我们收获满满。”经济与管理学院2021级6班王燕同学说。

  对分课堂给老师和学生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和学的一种转变,也是一种新型课堂教学的革新。贵州黔南科技学院在举行对分研讨交流会的基础上,制定了《对分课堂流程制度规范及相关细则》。坚持突出对分课堂的自主性、启发性特色,将思政课堂氛围调动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首先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主动学习爱上学习,让思政课堂“活起来”“动起来”。

  升华课堂内容,打造对分“精课”。

  “理想固然重要,但一个人没有信念谈何理想实现呢?比如我想变成有钱人,我光有这个理想,理想就能自动变为现实吗?”“理想是不会自动变为现实,但是你没有理想,信念也就不会由此产生。”在课上,由问题引发的两个小组正展开激烈的讨论,课堂气氛被瞬间点燃,班上的其他同学开始像看热闹一样,目光在两位同学间来回转动,有的同学甚至拿出手机进行录像……

贵州黔南科技学院打破传统教学 创建思政教学新模式

  (图为对分课堂—学生对分)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开展全班的“对话”。教师随机抽点3到4个小组,每组再随机抽一个学生,分享小组讨论的精华,或提出尚未解决的问题。然后老师邀请全班自由发言,无论个人、小组,有遗留问题的,提出来,教师给予解答。最后教师把学生遗漏的、需要深化、提升的进行总结讲解。在对分课堂的现场,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对分课堂的独特之处。

  多途径推动对分课堂的创新创造。

  贵州黔南科技学院突出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思 想引领作用,注重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提升思 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近期,针对新进教师实施“对分传帮带”项目,由对分资深教师结对新进青年教师指导新进教师,进行引导,使思政课程和对分课堂达到深入的融合,为思 想政治理 论课的实践拓宽了新的路径。

  贵州黔南科技学院积极拓宽载体,搭建平台,注重对分课堂的应用创新,有效推进学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不断增强学院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对分宽度和深度。全国网络分享互助交流、师生对分分享交流是进一步推进高校教师对对分课堂的深入理解和有效应用的又一途径。

  贵州黔南科技学院将持续推进对分课堂的应用创新走深走实,致力将贵州黔南科技学院“对分金课”打造成学校特色。(秦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