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长治上党区的地下酒窖里,一排排陶缸静卧于微光之中,淡淡的酒香在空气中流淌。鹿鸣酒业总经理宋子赟轻抚一缸标注“千日沉”的原浆,眼中映出琥珀色的光泽:“这里封存的不只是酒,更是上党从‘煤海铁府’向‘文化绿洲’转型的密码。”
2018年,洗煤厂老板宋向奎站在煤炭产业的十字路口,发出了“除了煤,还能做什么?”的灵魂之问。彼时上党区正推动二次创业,他敏锐捕捉到白酒的文化潜力——将煤炭积累的资本转化为酿造清香白酒的匠心。投资1.3亿元、占地3.5万平方米的鹿鸣酒业由此诞生,年产能达1000吨,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
企业名“鹿鸣”源自《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承载着“宴群臣、纳贤才”的千年礼宴文化。车间内,“千锤百炼方成酒,一世一心守清香的标语下,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形成奇妙共生,古法坚守:28天双轮发酵、地缸陶藏,沿袭清香型白酒“清字当头,净字到底”的工艺精髓。
2022年疫情冲击线下销售,企业果断转型直播经济,车间实景直播展现“高粱变琼浆”全过程,单月线上销售额突破20万元,培养自有主播团队,积累粉丝超3万,用“透明酿造”建立信任。
在韩店镇的酿酒车间里,52岁的王师傅道出产业转型的深意:“以前下矿井,一天满脸黑;现在管酒窖,满身都是香。”鹿鸣酒业通过三阶联动激活乡村动能,种植升级:订单化收购本地高粱,带动农户亩均增收800元;灵活就业:吸纳120名村民进厂,月薪可达4000元;技能反哺:开办“田间学校”,将粮农转化为酿酒技师。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文化自信的重建。2024年道德讲堂上,员工齐诵《弟子规》,在朱子家训的笔墨间感悟“酿清白酒,做清白人”的企业伦理。这种精神已渗入品牌基因——在企业家沙龙中,宋子赟疾呼:“破流量圈层不能靠低价,要靠文化共鸣!”
从《诗经》走出的鹿鸣,到直播间热销的“千日沉”,这家企业的嬗变印证着:资源型地区的转型,需要将地底的黑金转化为文化的铂金。当酒液从陶瓮注入青瓷杯,荡漾的不只是粮食的精华,更是一个老工业区在时代浪潮中破局重生的勇气。
酒香深处,上党区的故事仍在续写——那些曾紧握煤铲的手,如今正捧着清香的酒醅,在光阴的窖池中,等待一场属于新时代的“鹿鸣之宴”。(上党区乡村e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