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大力推进医学人文关怀提升行动的浪潮中,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以其独特的创新模式和显著成效,成为区域内人文病房建设的典范。近日,本网记者走进该科室,探寻他们如何以人文之光点亮护理新质生产力,打造有温度的“人文病房”。
人文建设显成效,双满意齐提升
走进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温馨而专业的氛围扑面而来。科室相关负责人介绍道:“我们以‘相互尊重、保护隐私、加强沟通、以患者为中心’为核心原则,构建了‘一品一宣’人文护理模式。”
这一模式的实施带来了显著成效。患者满意度大幅提升,隐私保护达标率从65%提升至95.2%,个性化沟通满意度达96.25%。
同时,员工幸福感显著增强,护士工作压力降低29.54%,职业倦怠率下降22%。
“现在科室氛围更和谐,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也更高了。”护士张丽(化名)感慨地说。
“七步+文创”,创新护理模式
为了更好地将人文关怀转化为实际护理行为,科室首创了“七步人文住院患者流程法”,并以“六到”服务理念为指导,实现从“被动服务”到“主动关怀”的转变。
七步人文住院患者流程法就是:备、待、宣、听、解、复、结。六到服务理念就是: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耳到、走到。
“这个流程法让我们在护理过程中更注重细节。”护士小王(化名)演示了如何运用该流程法为患者服务,“比如,在‘宣’这一步,我们会详细向患者介绍疾病知识和治疗方案。”
同时,科室突破传统健康宣教模式,推出“文化滋养·健康同行”主题月活动,如冬至送“杏”运、新春拓福等,让患者在文化体验中掌握健康知识。
“这些活动让我们感受到了节日氛围,也学到了健康知识。”患者李阿姨(化名)笑着说。
全程闭环管理,构建人文生态
科室构建了覆盖“门诊—住院—出院—社区”的全链条人文关怀体系。
门诊推行“4C”服务准则,设立党员示范岗;院中建立“糖友之家”;院后延伸至家庭与社区,实现慢病管理全程无缝衔接。
“这个全链条体系让我们感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患者张先生(化名)感慨地说。
人文赋能,提升科室价值
在DRG/DIP支付改革背景下,科室通过人文护理实现了“软实力”向“硬支撑”的转化,打造了特色品牌,深化了多学科协作,构建了“全人—全程”管理链。
“人文护理提升了我们的服务质量,也增强了护理团队的竞争力。”护士小张自豪地说,“现在,我们的护士从‘事务型’转向了‘赋能型’。”
以人文之光点亮护理新质生产力,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将继续深化人文护理实践,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有温度的医疗服务。同时,希望将“成医附院经验”推广到全国。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