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网-传递正能量

辅导儿子引发的思考

作者:冯杰

儿子脚上做了个手术,不能去学校,担心他课程落下,我便承担起在家辅导他的任务。对于辅导初中知识,我还是比较有信心的,于是各科都兼顾着教。

一次上语文课时讲到《黄河颂》,提及创作背景,我告诉儿子,这是作者为抗日救亡而作。为了让他对中国和日本在地理位置上有直观认知,我让儿子在世界地图上找出这两个国家。儿子看后不禁发问:“日本这么小,中国这么大,为啥当时中国打不过日本,抗日战争还坚持了那么久呢?” 我立刻意识到这是个绝佳的问题,说明看地图成功引发了他的思考。我决定用一个比方引导他思索其中缘由。

我问儿子:“你常看《动物世界》,100 只羊与一头狮子,谁更厉害?”

儿子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是一头狮子厉害。”

我接着引导:“没错。为啥羊的数量远超狮子,还战胜不了狮子?”

儿子略作沉思后说道:“嗯,我好像明白点什么了。”

我鼓励他:“说说看。”

儿子站在初一学生的思维角度回答:“我不太会表达,反正就是狮子厉害,羊根本不会和狮子战斗,只会逃命。” 儿子虽然不会表达,但他说到了问题的实质。

我赶忙肯定他的回答:“非常好,说明你认真思考了。咱们一起来分析分析:从这个比喻来讲,战争可不是单纯靠数量优势就能取胜的。首先,狮子的战斗力远胜羊,当时日本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同样远超中国。那时的中国贫穷落后,武器装备与日本差距巨大,这就抵消了中国在人数和国土面积上的优势。特别是在当今高科技武器主导作战的时代,战争思维早已不同于传统。其次,你想想,要是 100 只羊同仇敌忾、团结一心与狮子搏斗,结果会怎样?”

“要是这样,羊应该能战胜狮子,光累就能把狮子累死。”儿子笑着答道。

我说:“对呀,就像《动物世界》里小蜜蜂对付来犯的大黄蜂,团结对外、一拥而上、前赴后继、不顾个人生死,最终打败侵略者。可狮子一来,羊就是各自逃命,狮子根本不会遇到任何抵抗,想抓谁抓谁,想杀谁杀谁。当时中国弥漫着一种悲观情绪,不少人认为中国打不过日本,不如投降。而且很多中国人不团结,国民党还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致使国土沦陷。这就是光未然创作《黄河颂》的背景和原因,为的是唤起华夏儿女的斗志,号召全民团结起来抗击日本侵略者。”

儿子若有所悟:“哦,原来是这样……”

与儿子的讨论十分融洽,这也引发了我更深层次的思考,于是我追问儿子:“那作者为什么写的是《黄河颂》,而不是其他的什么颂呢?”

儿子如实回答:“这个我没想过。”

我尝试启发他:“要是让你举几个能代表中国的事物,一提起来就能想到中国,你会举什么?”

儿子想了想:“兵马俑?” 

想来可能是之前带他参观过兵马俑,所以他第一时间想到了这个。我意识到是自己的问题表述不太好,便换了种问法:“能代表中华民族精神的是什么?” 我本意是想引导他想到黄河,可儿子还是不太明白。于是我在百度上调出黄河壶口瀑布的视频给他看,边看边解释:“你平常看到的黄河是静静流淌的,其实黄河在不同地段状态不同。静静流淌的黄河宛如和平年代哺育大地的母亲,安静祥和;那视频里的黄河是什么样,你会形容吗?”

“嗯......,波涛汹涌?”儿子不太确定。

我点头肯定:“对,波涛汹涌,犹如万马奔腾,是不是在咆哮、在怒吼?”

“是这样的。”儿子答。

我情不自禁地唱起《黄河大合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奔流不息,百折不挠,她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力量的源泉,这就是作者创作《黄河颂》的原因,为的是唤醒国人、激励国人……。”

这段在家辅导儿子课程的时间,对我而言也是收获满满,许多思考也给我带来了极大触动,实在是我不曾预料到的。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