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网-传递正能量

四川医生马秀琼:扎根基层33载,托起村民健康梦!

药箱伴岁月,仁心暖巴山

——鹦哥嘴村医马秀琼33年坚守

2025年10月1日,巴中市综合频道的屏幕上,一部名为《巴山党旗红》的短片温暖了无数观众的心。这部经省委组织部、市委组织部层层审核通过,由通江县委政府、县委组织部、县卫健局联合打造的纪实短片,将镜头对准了鹦哥嘴村一位普通却不平凡的乡村医生——马秀琼,用细腻的画面,讲述了她33载扎根基层、守护乡邻健康的动人故事,让“鹦哥嘴的守护天使”这一名字,随电波与光影传遍巴山蜀水。

弃“安稳”赴“乡野”:初心在泥泞中扎根

“医院的工作再安稳,也抵不过乡亲们对健康的渴求。”这是马秀琼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她1993年做出人生重要选择的初心。1992年刚毕业的她,本已在医院住院部拥有一份安稳的工作,却时常因看到村里患者因贫困无力就医而揪心。次年,她毅然放弃舒适的工作环境,主动申请调往条件艰苦的鹦哥嘴村卫生室。

1993年初,马秀琼背着药箱、带着行囊住进了简陋的卫生室,这一住就是33年。在通江县民胜镇的深山里,她的手机永远24小时开机,丈夫李春平也成了她的 “专职助手”,陪着她随时待命。暴雨夜,她打着手电在泥泞中深一脚浅一脚赶往急诊村民家;寒冬日,她顶着风雪为独居老人送医送药。“随叫随到”四个字,是她对乡亲们最郑重的承诺,也让她成为了全村人的“健康靠山”。

钻“医术”破“疑难”:执着在灯光下绽放

初到基层,医疗资源匮乏的困境远超想象,但马秀琼从未退缩。为了提升医术,她把每一个夜晚都变成了学习时间,在昏黄的灯光下,中医古籍、专业期刊被翻得卷了边,厚厚的笔记本上记满了典型病例和诊疗心得。“基层医生多会一种疗法,乡亲们就少受一分罪。” 带着这份执着,她先后师从“浮针之父”符中华、蝎毒疗法创始人刘冠军,还多次主动向省市医院专家虚心求教。

浮针疗法“刺皮下、拽筋膜、松肌肉、通血流”的独特优势,蝎毒疗法治疗疑难病的创新思路,都被她灵活运用到临床实践中。经过多年钻研,她对心脑血管疾病、妇科疾病、泌尿系结石等疑难病症有了独到见解,参与的“中医现代新疗法—蝎毒疗法治疗疑难病”项目获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更在《医药前沿》《中国农村卫生》等知名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从本地乡亲到外地患者,越来越多人在她的治疗下重获健康。

走“田埂”暖“民心”:责任在守护中传承

33年来,马秀琼的脚步踏遍了鹦哥嘴村的每一条小路,村里800多户人家,她户户都走访过。谁家老人的降压药该调剂量、哪位重病患者该复查、哪个孩子对哪种药物过敏,她都记得清清楚楚,比患者家属还要上心。村里的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更是她最牵挂的人。定期上门体检、免费送药、减免诊疗费,甚至自掏腰包垫付药钱,这些暖心的举动,她一做就是几十年。

“马医生比亲闺女还亲!” 独居老人王大爷说起她就热泪盈眶。去年冬天,王大爷突发心脏病,是马秀琼冒着大雪及时赶到,抢救脱险后又每天上门换药、监测病情,直到他完全康复。在马秀琼的卫生室里,挂满了村民送来的锦旗,“医者仁心”“健康守护神”等字样,诉说着乡亲们的感激之情。而她常说:“投身基层是我心之所向,看到乡亲们健康生活,就是我最大的成就感。”

从1993年到2025年,33年的时光在马秀琼的眼角刻下了皱纹,却也让她与鹦哥嘴村的乡亲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巴山党旗红》的播出,让更多人了解到这位村医的坚守与付出,但对马秀琼来说,她依然会背着药箱,穿梭在巴山的田埂间,继续做鹦哥嘴村乡亲们最可靠的“健康守门人”,用自己的余生,守护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生命。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