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网-传递正能量

哈工大(威海)“经略领航・低空经济”实践队:探龙江低空发展路,绘青春实践创新图

2025年7月14日至16日,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经济管理学院“经略领航・低空经济”实践队联合校本部实践队一行共15人,在哈尔滨开展为期三天的专项调研。团队以“践行国家低空经济战略,探索新质生产力空域创新路径”为核心目标,串联“科研实验室—制造企业—应用场景”全链条,先后走访哈尔滨工业大学自主智能无人系统工信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科大格羿无人机训练基地、中国航发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北大荒闫家岗农场、黑龙江冰城通用航空有限公司6个单位,在实地调研中摸清低空经济发展脉络,为青年参与产业创新积累实践经验。

探寻智能无人奥秘,解锁云端低空未来

首站,团队走进哈尔滨工业大学自主智能无人系统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在姚蔚然老师的带领下,队员们围绕“低空智能设备核心技术”展开调研:从多旋翼无人机原型机的结构设计,到自主飞行控制系统的算法演示,再到无人设备集群协同作业的模拟场景,直观了解低空设备“从遥控到自主”的技术突破。“传统无人机依赖人工操控,而我们研发的系统能让设备自主规避障碍、实时回传数据,这是应急救援、森林防火等复杂场景的关键支撑。”姚老师的讲解,让队员们厘清了“自主智能”对低空经济的核心价值,实践队员岳同学在笔记中写道:“原来无人机背后藏着这么多算法逻辑,这让我对‘低空技术’的认知不再停留在‘会飞’的层面。”

团队与校本部成员在哈工大自主智能无人系统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前合影

同日下午,团队转场至黑龙江科大格羿无人机训练基地——黑龙江省首家民航局审定的无人机驾驶员训练机构。在王萍经理与赵教员的指导下,队员们沉浸式体验“低空飞手培养全流程”:先通过理论模拟系统学习《民用无人机驾驶员管理规定》,再在室外训练场操作多旋翼无人机完成悬停、航线飞行、应急迫降等实操科目,最后观摩CAAC无人机驾驶证现场考试。座谈会上,团队了解到基地已形成“培训—考试—就业”闭环,年均输送200余名专业飞手,服务于智慧农业、电力巡检等领域;同时,基地研发的无人机反制设备,可通过电磁干扰实现“低空空域违规飞行拦截”。“低空经济既要‘能飞’,更要‘安全飞’,人才和管理体系就是双保险。”赵教员的分享,让队员们对低空产业的“软实力支撑”有了新理解。

 

团队成员在赵教员的指导下尝试操控无人机进行飞行与悬停

精工淬炼动力之心,银翼舒展低空新篇

15日上午,在东安民用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团队参观了中小型民用航空发动机生产线,了解航空发动机研发、制造、总装总试全流程。作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航空发动机的技术复杂性让队员们印象深刻——东安研发团队以“严谨、高效、团结、创新”的企业精神,突破多项核心技术瓶颈,其生产的航空辅助动力装置、机械传动系统,已成为低空航空器(如轻型直升机、eVTOL)的关键配套部件。

 

团队成员观看东安民机公司企业介绍宣传片

同日下午,团队走进哈飞集团——我国直升机、通用飞机的核心研发制造基地。在企业展览馆,队员们通过直-5、直-9、直-19等机型的实物模型与历史照片,梳理中国直升机工业从“仿制”到“自主研发”的发展历程;在总装车间,同学们近距离观摩直升机机翼样品,重点了解复合材料构件在“航空器轻量化、抗疲劳”中的应用。实践队队长赵同学感慨:“以前在新闻里看直升机觉得遥远,今天才知道每一颗铆钉都凝聚着自主创新的力量。”

 

团队成员参观哈飞集团企业展览馆期间与直升机模型合影留念

旋翼轻吻阡陌新绿,航迹勾勒低空富途

上午,实践队走进北大荒闫家岗农场——北大荒现代农业示范区。在农场技术员的带领下,队员们实地观摩“无人机智慧农业作业”:植保无人机按预设航线喷洒农药,测绘无人机实时回传农田墒情数据,为灌溉、施肥提供依据。座谈会上,农场负责人介绍,目前农场已实现无人机在植保、插秧等环节的规模化应用。“以前觉得农业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今天才看到低空技术让种地变得这么‘智能’。”队员们实地观察后,对“低空经济助力乡村振兴”有了更具体的感受。

 

座谈期间团队成员一起观看北大荒闫家岗农场概念宣传片

最后一站,团队走访了黑龙江冰城通用航空有限公司——黑龙江省低空通航服务骨干企业。从“哈尔滨—亚布力”旅游包机,到“医疗急救”“森林防火巡查”等公益航线,再到“空中观光”“航拍测绘”等商业服务,队员们全面了解低空通航的“多元应用场景”。“原来低空不只是‘玩具飞行’,还能成为‘生命通道’‘旅游纽带’。”实践队员万同学的感慨,道出了团队对低空经济“民生价值”的新认知。

 

冰城通航创始人姜经理与实践队成员分享公司在无人机应用方面的创新成果

此次三天六地的哈尔滨之行,实践队通过“科研—制造—应用”全链条调研,形成多维度实践收获:从实验室的智能算法,到工厂的精密制造,再到农场、通航公司的落地场景,队员们不仅厘清了低空经济“技术研发—设备制造—场景应用—人才培育”的完整产业逻辑,更深刻理解了国家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这既是新质生产力的“新赛道”,也是青年施展才华的“新舞台”。“低空不是简单的‘飞行高度’,而是新质生产力腾飞的‘新赛道’。”实践队指导老师总结道。

这次实践不仅见证了低空经济蓬勃生长的生命力,更明晰了其在多领域融合创新的无限可能。未来,队员们将带着此次实践沉淀的认知,继续探索低空经济这片海洋,为其发展注入青春思考与创新力量。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