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感师恩 再沐春风
——2025年南京艺术学院1997级书法篆刻班作品展开幕答谢词
朱圭铭
尊敬的各位母校领导老师、各位嘉宾、各位年轻的学弟学妹们、亲爱的97级书法篆刻班的老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我作为南艺97级书法篆刻班全体同学中年龄最小的学生,受到宝民、建伟两位老班长的热情委托,很高兴、很荣幸,也很惶恐地站在这里,代表咱们全班同学,向母校南艺的各位领导老师对我们这个班的教诲与厚爱,对各位嘉宾光临此次“再沐春风”展览的开幕,表示最真诚、最深情、最隆重的感谢!
光阴似箭,一晃大学毕业已经二十六年之久了。而2005年我在母校读完研究生毕业之后,离开母校、离开南京到广州暨南大学工作生活,也已整整二十年。虽然这二十年来跟母校的很多老师和同学一直保持密切联系,但在今天这样一个特殊日子,让我来说答谢,心中可谓无比激动,脑海中更是思绪万千。冷静下来,心中所有的感情又皆浓缩为两个字,那就是“感恩”!
首先是要感恩母校给予我们的教育机会。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教育环境下,书法高等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无疑是极其弱小、微不足道的,记得黄老师曾跟同学开玩笑说他在南艺是教“副科”的。母校南京艺术学院作为改革开放后在全国高等院校中较早开设书法专业教育的高校之一,可谓众多书法学子梦想中的神圣艺术殿堂。南艺的书法教育给了我们97级书法班同学追逐书法梦想的机会,改变了我们的人生轨迹,使我们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广。就我个人而言,如果没有母校南艺当初的书法教育,我今天真的不可能站在高校的讲台上,为弘扬书法艺术、传承传统文化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我至今都清晰记得97年的5月,19岁的我作为苏北小城的一名乡镇中学老师,背着画夹来到南艺参加当年的招生专业考试,当第一眼看到位于虎踞北路的白色圆柱校门,那白色彷佛象征艺术的纯洁、艺术的神圣,令我无比憧憬。进入校园后,校内每一个师生,一花一草一木,甚至美院门口那家小餐厅的饭菜,似乎都充满着艺术的气息和芳香。几个月后,当我如愿拿到通知书入读黄瓜园,母校又给我们这个班配备了最好的老师,设置最合理的课程,给予了最细致的关怀和帮助,让我们大学期间接受了最美好的教育。黄瓜园“严肃、活泼、浪漫、自由”的艺术氛围,必定会影响我们终身。
其次,是要感恩母校老师们无私的教诲。给我们这个班授过课的老师,或严厉,或幽默,或豪爽,或儒雅。不管是哪种类型的老师,在我们97班同学们的心中,母校的各位老师不管是在艺术成就方面,还是为人处世方面,都是我们永远的榜样和楷模,一直指引和照亮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比如黄惇老师无疑是一位严师,作为我们97班书法课程的主要导师,我们大学期间两年的所有书法实践课程和书法史,都是黄老师一人负责教授的,这应该也是他在南艺的从教生涯中,如此付出的唯一一届。我们当年虽然读的是大专学历,但黄老师给我们的知识教导和灌溉,甚至超过了今时高校诸多导师给研究生们的教育,同学们真的赚大发了。黄老师为人之正直耿介、为学之勤勉笃实、为艺之博大精深,对我们班同学的影响极大。我们班同学也每每以能够遇到黄老师这样的名师为人生幸事,并因此而自豪,因此而荣耀!黄老师不仅在教学上严格要求我们,他和师母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心,更是让当年读大学的我们倍感温暖。我这里仅列举个人记忆中两三个事例和大家分享,一是98年的中秋节,老师和师母拿着广东寄过来的粤式水果月饼到教室看望大家,那是我生命中第一次吃广式月饼,也是最甜蜜的一次;二是99年春节回老家之前,我去老师家提前拜个年,因为当时个人经济十分拮据,没能力给老师买啥好点礼物,于是只在马路边花店买了个二三十元的花篮带给老师和师母表示新年问候和祝福,结果从老师家出门时,老师突然去书房拿了一整条的软盒红塔山送给我说:“圭铭你抽烟,回老家过春节肯定有不少应酬,这条烟带回去过节时抽!”我当时感动的不知说啥为好,也无法推却,只能收下老师的恩赐,同时久久不能释怀。老师的这条烟,这一举动,我当然也会铭记一辈子!至于跟随老师读研期间,我和今天在场的李彤校长、方小壮教授、曹建教授等师兄,喝了老师家很多好酒,那就更无法枚举了。
今天到场的其他几位老师,季伏昆老师当年负责我们班的书论课教学,印象中季老师不仅知识渊博,而且特别地和蔼可亲,讲课时若和风细雨,循循善诱,又不失幽默,我们在季老师的课堂不仅学到了传统书论知识,更是了解到书本上没有的关于金陵四老的很多历史掌故。陈显铭老师和吴元奎老师分别承担了我们班两个学期的国画课程,陈老师性格豪爽大气,一如其雄强画风,来给我们上课时迅速和大家打成了一片,课堂内外皆能其乐融融;吴老师温文尔雅,给同学们讲解示范时特别地耐心细致,积极鼓励着每一位同学。记得吴老师某节课上看到我的一件大写意荷花习作画的不错,他就立即热情地表扬我,鼓励我,让我也激动不已。甚至毕业后某年在江苏美术馆的一个展览会上看到吴老师打招呼时,吴老师还笑着跟我说“圭铭画画的还是不错的哦”。可惜我这么多年不够勤奋,在绘画一途没再用功,实在有愧于吴老师的教导和鼓励。但是,不管怎样,母校诸位老师当年给予我们同学的无私教诲,肯定会一直感恩在心的。
再者,也借此机会感恩同学之谊。我们97书法班应该是个特别友爱互助的集体。在母校良好的艺术氛围和老师们的耐心教导下,同学们也都特别的刻苦用功,特别珍惜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大家相互影响,相互鼓励,共同成长。97至99两年的同窗期间,彼此在母校黄瓜园留下太多互爱互助的欢声笑语和美好画面。班主任许静老师那会也只是刚刚大学毕业二十出头的小姑娘,她在97年第一学期国庆节假期组织大家游玩紫金山风景区,爬中山陵,登明孝陵,让初到金陵求学的我们感受了六朝文化的厚重和沧桑,同学们当年游玩时灿烂的笑容和爽朗的笑声,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宝民同学和建伟同学作为班长,两年间一直为班级的各种琐事操心,一直至今,可以说没有他们俩的倡议和组织,也没有我们今天的这个展览;新云同学作为班上最年长的进修生,每天都特别勤奋,他总是把练习的作业整整齐齐的叠放在课桌旁的地上,让其他同学看着倍感压力;王霖同学作为高大家两届的“大师兄”,对大家的学习疑惑总是有问必答;庄骥同学作为南京地主,时而下厨为同学做几个私房菜,真的特别美味;保国同学也是地主,开着一辆小皮卡车,经常载着大伙去美术馆看展,让大家省了不少的公交费用;陈素红同学曾将自己重金买的中国书法全集,直接送给我临摹学习;伍根元同学曾与我一起在三岔河租房同宿,并时常鼓励我练好字,“将来牛奶会有的,面包也会有的”;古片同学能坚持一两个星期只吃老家带来的咸鱼咸菜,节衣缩食的刻苦精神,令所有同学为之感动和钦佩;建勋同学每天都是六点前起床练字,自律和勤奋真的非常人所及,据说现在依然是这个习惯;大金同学当年已是拿着大哥大的土豪,日常依然和大伙一样用功;陈曦同学在读书期间结婚了,让新婚妻子一人在家独守空房;还有黄明同学、小薇同学、文琴同学等等几位,都在这个班集体中与大伙结下深厚的友谊,留下了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九七书法班同学间的深厚情谊,一直在伴随着大家二十多年来各自走过的路,并且将继续影响着我们未来的人生旅程。所以,我们真的要感恩相遇!感恩同窗!
最后,我还要代表九七书法班的全体同学,再次真诚感谢母校李彤副校长、美术学院章文浩院长对我们此次“再沐春风”回顾展的大力支持,也要再次感谢各位嘉宾莅临今天的展览!希望母校各位老师们能像当年一样指导和批评我们这次的展览作品,以便我们日后取得更大进步!衷心祝福母校越来越好!衷心祝福老师们身体健康,艺树常青!衷心祝福同学们艺业不断精进,家庭幸福,万事如意!师生友谊天长地久!同窗友谊天长地久!
谢谢大家!
(本文作者为南京艺术学院1997级书法篆刻专业校友,现为暨南大学艺术学院/珠江电影学院院长,教授)
文字:朱圭铭;图片:吴倩;排版:吕佳慧;初审:杨庆;终审:朱圭铭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