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教研会在杞县苏木乡中心校袁中奎主任的带领下集体观摩了丁晓玉丁老师的课堂教学。丁老师运用生动的教学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充分展现了她独特的教学风采。
丁晓玉老师在讲解《画杨桃》这篇课文时,不同于以往的常规教学的是通过实物展示(带着杨桃到教室),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发现“杨桃看起来像五角星”的现象。这一环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能更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角度不同,看到的样子也不同”的道理,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同时又引导学生要尊重他人的多元理解,要设身处地地去看待事物。
课堂上可以看到学生们积极参与,老师通过提问、角色扮演等方式带动了全班的积极性。特别是在提问环节,很多学生都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课堂气氛非常好。
课后袁中奎主任、教研组成员及各位参研教师共同对《画杨桃》进行“复盘”,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研的深入开展。
首先袁中奎主任提出丁老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精准到位,教学方法多样化且极具创新,课堂氛围轻松愉快,在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启发引导,教学成效显著。
袁中奎主任在本次教研会中强调,在教育教学的整体架构中,教研组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它既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也是推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课程改革深化的基层力量。作为扎根一线的教师,我们还要不断向上攀登,继续提高自我业务水平。
最后袁中奎主任鼓励青年教师接触教研、参与教研、做好教研,实现自我成长,助力学生成才。
随后鲁永英校长发言,作为语文学科的教研组长,肩负着提高本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本组教师专业发展,积累本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的任务。要认真组织全组教师不断学习、总结、探索、反思,要高标准锁定任务,严要求对待工作,面临问题更需要我们去思考、去反思、去面对,需要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去克服。
接着樊红梅老师进行精彩点评,本堂课结构完整,丁晓玉老师授课条理清晰,教学逻辑严密,层次结构安排得当,既突出了重点,又化解了难点,教学环节的设置也非常合理,每个环节之间的过渡自然,让学生能够跟上老师的节奏,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流畅而高效。
最后其他老师也畅所欲言,纷纷指出本堂课教学的亮点与其有待改善的地方,并针对每一个细节都做了很好的剖析与概括。通过听课、评课,教学思维的碰撞,老师们都表示受益匪浅,得到了成长。
教案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也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为了了解教师教案的编写情况,提高教学质量,本次教研会对教师的教案及学生的作业都进行了检查。
编写教案是教师备课的核心环节,优秀的教案应当体现 “目标精准、流程清晰、方法适配、评价多元”的特点,既要服务课堂教学,又要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教师布置作业,应当遵循 “精准性、层次性、趣味性、实践性” 四大原则,避免机械重复、无效刷题,真正让作业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学生能力的生长点。
本次教研会在袁中奎主任提出的一个简单却深刻的小游戏中结束,请用两根食指比一个“人”字,这是检验共情力与换位思考的经典活动。
这个游戏就像一面镜子,比划者看到的是正对自己的“人”字(自我视角),对方看到的是反向的“入”或镜像符号(他人视角)。
当你比“人”字时,心里想的是“我的人字”还是“你的人字”?假设在最开始就设定好要给谁看,答案显然是不言而喻的。
恰恰是这个小游戏,再一次彰显了《画杨桃》中蕴含的“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的道理,袁中奎主任巧妙的借助小游戏,让老师们感悟到教育的复杂性,更要突破单一视角,以立体思维应对教学挑战,明白教育的真谛在于:用多维视角看见完整的人,而非单角度塑造标准答案。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从教研中出发,在课堂中探索,择一事,终一生,心存希冀,目有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我们将一直努力,积极行走在教育教学教研路上。(河南省杞县苏木乡中心学校供稿)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