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至7月14日,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芯火相传·慧守安宁”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赵庄镇白家河村,开展为期11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聚焦“文旅融合激活生态经济”、“非遗活态传承守护文脉”、“老幼共融厚植乡土温情”三大维度,以青春实践赋能乡村振兴,在绿水青山间探寻发展新路,于烟火传承中守护文化根魂,并成功促成与白家河村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文旅融合探新路,生态经济绘蓝图
实践团以“云启乡野,数绘未来”为指引,深度调研白家河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白家河乡村露营项目。团队系统梳理当地自然景观、民俗风情及历史文化资源,围绕“生态旅游+乡村经济”发展模式,制作宣传视频3条,撰写景点开发潜力分析报告2篇,并提出文旅发展建议10余条。通过聚焦这一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行的标杆项目,团队致力于挖掘未开发潜力,助力当地将生态优势转化为持续发展的经济动能。
匠心守护千年窑火,青春焕活非遗新生
团队走进被誉为“中国古瓷窑活化石”的尧头窑文化旅游生态园区,沉浸式体验千年黑瓷制作技艺,感悟非遗魅力。面对传承人老龄化、后继乏人的紧迫现状,实践团积极探索非遗“活态传承”路径。以“让非遗融入生活”为核心,团队提出多项具体化传承与发展建议,着力推动古老黑瓷从历史走入现代生活场景,焕发新生机,为乡村振兴注入深厚人文底蕴。
田间地头践真知,老幼共融暖乡情
实践团深入村户,结合专业特色开展“智慧助老”与“童心守护”行动。成员们与村中老人促膝长谈,倾听岁月故事;为留守儿童辅导学习,畅谈梦想未来。同时,与当地派出所紧密合作,在村内组织反诈宣讲,张贴分发反诈材料,提升村民防范意识。团队成员更躬身田间,在乡亲指导下参与劳动实践,真切体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与“乡村振兴的果实是用双手在土地里种出来”的深刻内涵。
本次实践不仅收获了丰硕成果,更成功推动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计算机学院与白家河村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为校地合作与持续助力乡村振兴搭建了长效平台。十一天的深耕实践让团队成员深刻领悟:乡村振兴是生态旅游带动就业增收的生动图景,是尧头窑老手艺在创新中延续的千年文脉,是老幼之间不可隔断的温情传递,更是田间地头汗水浇灌出的丰硕果实。这一切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坚实支撑与“久久为功”的笃定坚守。实践团将以此基地为起点,持续汇聚青春力量,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汗水洒在振兴征程中,与乡土中国共同擘画更美的未来蓝图!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