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0日—2025年7月25日,山东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语脉岐黄”志愿服务队以“融红色基因,传岐黄薪火”为主题,首站走进青岛市博物馆开展红色主题教育,随后赴淄博市沂源县振华中学及周边社区,开展为期两周的“红色+中医”融合式社会实践。这支由英语专业、中医学、针灸推拿学、护理学等专业学生组成的团队,通过“红色引领—文化宣讲—社区服务”三维模式,推动红医精神与中医药文化在基层落地生根。
初心之旅:首站博物馆感悟红医使命
实践队第一站来到青岛市博物馆红色展区,通过珍贵的历史文物与图文资料,深入学习了革命战争时期“红医”救死扶伤、艰苦奋斗的感人事迹。“药箱就是武器,诊所就是战场”——队员们被红医精神深深震撼。“我们越发理解,‘人民健康’背后是信仰与生命守护的责任”,队员况澄慧在参观后表示。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为后续宣讲注入深厚的精神动力。
图 1 参观青岛市博物馆
融合创新: “红色+中医”课堂进校园
在沂源县振华中学,团队开展“红医精神与中医智慧”主题宣讲,通过红色医者故事引入中医药文化,讲述革命年代里中草药救治伤员的历史,引导学生理解“一把草药一颗心,一颗红心永向党”的深刻内涵。现场设置“中草药猜猜看”“经络拍拍操”等互动环节,发放并回收有效问卷200余份,精准把脉青少年对中医药的认知现状与红色文化接纳程度。
图 2 团队成员为振华中学学生开展中医宣讲
双线服务进社区:童趣绘药,桑榆慰老
实践队深入沂源县周边社区,开展分众化中医药服务。面向儿童,队员以诙谐幽默的语言讲解山楂消食、薄荷清凉等中草药用途,并组织“我画一味药”创意绘画活动,让孩子们在涂鸦中加深对药材形态与功效的理解。面向老年人,团队逐一走访入户,开展健康状况问卷调查,同步提供肩颈放松、穴位按压等按摩服务,累计入户48家,完成问卷126份,服务老人90余人次,多位老人反馈“身体轻松了,心里也更暖了”。
图 3 社区儿童学习中草药
图 4 团队成员为居民进行推拿
从博物馆厚重的历史回望,到中学校园蓬勃的青春共鸣,再到社区基层温情的服务互动,“语脉岐黄”志愿服务队的旅程,是一次红色信仰与岐黄之术的深度融合。队员们以青年之肩扛起传承之责,不仅将红医精神的内核与中医药智慧的火种播撒在齐鲁大地,更在服务与奉献中完成了深刻的自我教育。这场实践生动印证:深厚的文化传承,唯有深入基层、贴近民心,方能焕发出历久弥新的时代光芒。队员们纷纷表示,必将以此为新起点,让“红岐”之花在更多需要的地方绚烂绽放,为守护人民健康贡献属于新时代青年的青春力量。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