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5年7月7日起,石河子大学外国语学院“疆爱同行”实践团积极响应“三下乡”号召,怀揣“丝路传薪火,筑梦童心房”的光荣使命,走进第四师可克达拉市金山街道福安社区,开展了为期两周的一系列特色课程,涵盖语言启蒙、爱国教育与趣味课堂等多个领域,为孩子们带来了一段充实而有意义的学习体验。
(图为“疆爱同行”实践团队于第四师可克达拉市金山街道福安社区开展教育关爱实践活动集体合照 周建超供图)
语润童心 智启视野
在语言课程中,实践团充分发挥外语专业优势,打造一系列特色课堂,为孩子们开启了一场别样的“环球之旅”。俄罗斯国情课上主讲老师邓子怡从神秘的“套娃”讲起,带孩子们领略了俄罗斯的传统服饰、诱人美食和雄伟建筑。课堂互动时,老师教大家说俄语“你好”“谢谢”,配合朗朗上口的小游戏,孩子们学得兴致勃勃,教室里欢声笑语不断。为鼓励参与,老师还为积极互动的孩子送上了精美的石河子大学文创小礼物,并为表现突出的小朋友在额前贴上了闪亮的“小红花”。
阿拉伯语启蒙体验课的王书凝老师以生动活泼的方式,从主要阿拉伯语使用国家的风土人情入手,带领孩子们走进这门充满异域风情的语言世界。课堂上,老师不仅教授了日常用语,还介绍了埃及、沙特阿拉伯等国家的服饰文化和特色美食。孩子们积极举手互动,模仿着独特的发音,对遥远的国度充满了好奇。王书凝老师还开展了阿拉伯语写贺卡环节,学生用竹制“卡拉姆”笔蘸墨,从右向左练习28个字母的基本架构,并书写"万事如意"(كلعاموأنتمبخير)、"金榜题名"(تفوقفيالامتحانات)等传统祝福短语。这堂充满趣味与鼓励的课,让多语文化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然扎根。
而英语课堂则以生动动画结合互动游戏,孩子们用身体组成一个个生动的字母,在轻松氛围中快乐识记字母的音与形。实践团成员还开展英文绘本阅读,通过富有感染力的带读、朗读和互动体验,拓宽孩子们的视野,激发外语学习热情。这些特色语言课堂,不仅让孩子们在趣味中接触到不同国家的文化,更在心中播下了多元认知的种子,为他们打开了一扇扇望向更广阔世界的窗口。
(图为“疆爱同行”实践团队于第四师可克达拉市金山街道福安社区开展阿拉伯语课程成果展示 周建超供图)
红歌传情 家风铸魂
爱国教育课程同样精彩纷呈。红色歌曲传唱活动中,孩子们用稚嫩却坚定的歌声演绎经典红歌,在旋律中感受革命先辈的爱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走进石河子·传承兵团魂”主题思政课上,实践团成员引领孩子们溯源石河子:从“戈壁明珠”的由来,到建城初期军垦战士“一手拿枪、一手拿镐”的峥嵘岁月,再现了这座军垦新城如何在亘古荒原上拔地而起的艰辛历程。课堂上,孩子们神情专注,深刻感悟先辈们用热血与汗水浇灌的家国情怀,红色基因与爱国爱疆的种子在幼小心灵中深深扎根;而可克达拉市军垦家风馆参观活动,则让孩子们通过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一个个故事,深入了解优良家风的内涵与传承,引导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涵养家国情怀。
(图为“疆爱同行”实践团队于第四师可克达拉市军垦家风馆开展红色教育研学活动 周建超供图)
趣味课堂 乐享成长
趣味课堂更是成为孩子们释放天性的乐园。科学课上,团队联合江苏科技大学西部计划研支团成员精心设计开展了电路科学实践课。考虑到幼童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理解力,成员们摒弃了复杂的理论讲解,转而用生动的课堂和直观的实验开启科学之门。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迫不及待地拿起导线和小元件。当第一盏灯泡“啪”地亮起,当微型风扇“嗡嗡”地转动起来,孩子们激动地指着自己的作品,争先恐后地向老师和伙伴们展示,科学的种子就在这亲手点亮的光芒和转动的风叶中悄然萌芽。奇妙的实验现象引发孩子们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在动手操作中培养科学思维。
为响应国家“全民阅读”的号召,实践团特意为托管的孩子们设计了生动有趣的阅读分享课。课堂上,原本安静的教室因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变得热闹起来——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起小手,想要分享自己最近读到的好书。有的孩子讲述着侏罗纪世界里恐龙的秘密;有的则认真地捧着绘本,念出关于友情的温暖情节。
为了让阅读分享更有互动感,实践团还鼓励孩子自主开展“故事小问答”环节。每当一个孩子讲述完故事,他便会随机抛出与故事相关的小问题,其他同学就会积极举手回答。这不仅让孩子们在分享中重温阅读的快乐,更在问答互动中深化了对故事的理解,成为践行“全民阅读”理念的生动缩影。
(图为“疆爱同行”实践团队于第四师可克达拉市金山街道福安社区组织孩子们进行阅读分享活动 邓子怡供图)
此次实践活动,我们以语言为桥,用文化为媒,让孩子们在多元语境中触摸世界、在红色熏陶中厚植情怀、在趣味互动中快乐成长。未来,我们将继续以语言为纽带,让青春力量在服务社会、点亮童心的路上持续绽放光彩。
标签: